网络编辑平台

编辑出版

《热加工工艺》编辑部

  电话:029-38316271;029-38316273

  邮箱:rjggy@vip.163.com

在线调查

相关下载

友情链接

您所在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工信部发布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
发布时间:2012/1/18 15:02:29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1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规划范围涵盖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信息产业四个领域,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

  附件:“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

  “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

  目录

  前言

  (一)部分重点行业所需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二)重点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三)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挑战

  (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机遇

  (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需求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任务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四、重点任务

  (一)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二)构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三)大力开发关键和共性技术

  (四)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重点领域技术发展方向

  (一)原材料工业

  (二)装备制造业

  (三)消费品工业

  (四)信息产业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19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三)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四)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五)扩大国际科技合作

  (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前言

  “十二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现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突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手段,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特制订《“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规划范围涵盖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信息产业四个领域,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

  一、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部分重点行业所需装备水平显著提升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部分重点行业所需装备的技术水平显著增强。成功研制了国内首条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20万吨/年裂解炉、百万吨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组和丙烯压缩机组、百万吨乙烯大型冷箱等石化关键设备投入运行。大型冷连轧成套设备实现了从工程策划到投产调试,从机组能力到品种、质量的全面集成创新。研制成功世界上槽容量最大的400千安铝电解槽。实现了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设备的设计自主化和大部分设备国产化,批量生产3兆瓦及以下风力发电机组,并成功应用示范1000千伏交流、±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建成投产了首套国产化年产100万吨对苯二甲酸(PTA)装置,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成投产。我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投入商用。

  (二)重点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攻克了一大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部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改善。截止到2010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达12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达729家。有色金属行业在铝板带热连轧技术、多金属矿底吹造锍捕集技术、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印染行业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冷轧堆前处理等工艺技术实现突破并在行业内推广使用。化纤行业在碳纤维T300、芳纶1313、芳砜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和玄武岩等高性能纤维上实现了技术突破。建材行业年产12万吨超大型池窑和全氧燃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行业高效复吹转炉技术、高速连铸技术等工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电子信息行业FT-1000CPU芯片和麒麟操作系统应用于“天河一号”高性能计算机,先进芯片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平台完成试点应用,填补国产EDA工具的多项空白。CPU、移动通信芯片等一批中高端集成电路产品取得突破,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及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钢铁行业大力推广应用大型高炉的强化冶炼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冶炼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性能预测与控制技术等关键工艺技术,实现了钢铁工业生产效率有效提高和钢铁产品的成本降低。石化行业开发应用了包括选择性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超低硫柴油加氢技术、吸附脱硫技术等,可生产硫含量满足国Ⅲ、国Ⅳ排放标准的油品系列清洁燃料。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玻璃窑炉烟气余热发电技术、煤矸石制砖余热发电技术等一批环保技术的自主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信息产业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数字电视领域、电子专用设备仪器领域、信息安全领域、集成电路领域、关键元器件领域、下一代网络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有待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技术创新结合不够紧密。二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少。三是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投入强度不足和投资分散的问题长期存在,特别是面向行业基础技术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69%。

  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科技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挑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时代,以智能、绿色和普惠为特征的新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各国都在加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战略部署,试图在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制高点。美国、英国政府重新回归重视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德国、日本竭力保持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优势和垄断地位。同时,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对我国产业发展也造成巨大压力。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从源头上改变产业技术薄弱的状况。

  (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机遇产业技术创新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控制总量、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品种质量、两化融合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资源环境约束、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要求我国工业必须转变长期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粗放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增长的新路子。企业技术改造、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等工作都离不开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保障。

  (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需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知识密集度高、引领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作为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加以推进。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突出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充分体现了产业技术创新工作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任务“十二五”是我国实施中长期规划纲要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把握国际经济秩序重构主动权和创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产业共性技术、优化工程实验和工程化条件,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技术创新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支撑,坚持“企业主体、政策引导;重点突破、总体提升”的原则,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和共性技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企业主体、政策引导。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发挥相关科技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的引导作用,强化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推进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重点突破、总体提升。集中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强重大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实现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突破。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全面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部分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初显成效,技术水平逐步增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1%,一批骨干企业达到10%以上。

  2.重点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解决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取得显著提升。

  3.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行业重点实验室,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四、重点任务

  “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上述目标,大力推进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1.建设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

  围绕重点工业领域产业升级和传统产业改造需要,整合优势资源,在现有基础上支持形成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支撑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在优势力量集中的领域,新建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

  2.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围绕传统产业发展,依托大型转制院所和骨干企业,在较为突出的优势领域集中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等资源,采用新的运行机制和考核办法,建立创新能力强、运行机制灵活、能为产业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托骨干企业,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开发平台,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推进企业研发能力建设

  鼓励企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改善科研仪器设备及中试装置,大力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提升研发能力。选择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基础好、具有行业带动性的典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二)构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1.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推进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建立健全产业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推动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技术平台,统一产业技术标准,协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共享技术成果,促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2.加强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实现区域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发挥中介机构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等服务功能,支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有关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大力开发关键和共性技术

  1.继续加大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的力度

  继续加快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大飞机等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为主体参与重大专项,实现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1-1133/TG |国内发行代码:52-94 |国际标准出版物号:1001-3814 |国际发行代码:SM8143
版权所有©2024热加工工艺》编辑部 陕ICP备10008724号
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