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平台

编辑出版

《热加工工艺》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陕西兴平市44号信箱

  邮编:713102

  电话:029-38316273

  邮箱:rjggy@vip.163.com

在线调查

相关下载

友情链接

您所在位置:首页->行业快讯

细数五金企业破解“人才荒”四招数
发布时间:2010/8/9 18:01:00


近年来,我国五金行业呈现出速度快、产量高的发展态势,大好形势难掩隐忧。与国外的五金行业相比,我国五金产品生产工艺水平亟待提高,另外一方面,我国五金行业还处于粗放式的生产、管理阶段,由于高端人才的缺乏,企业很难植入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企业的转型升级遭遇瓶颈。

    虽然情况不容乐观,但是国内五金企业仍积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寻求破解高端人才荒的方法。纵观国内各个五金企业,大体总结为如下几点。

细数五金企业破解“人才荒”四招数

细数五金企业破解“人才荒”四招数

    提高工资薪水及附加优厚福利

    2010年3月4日上午,虎年首场综合性人才招聘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此次招聘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营销、外贸、机械类人才需求量最大。据笔者了解,宁波模具等企业纷纷以提高工资薪水的方式,缓解节后“人才荒”,吸引大批人才驻足观看。

    无独有偶,2010年的春节过后,由于经济复苏,不少人选择留在家乡创业,导致大部分企业用工荒,尤其是需要普工和技工的五金机电加工制造等企业。于是东莞一些民营企业为了留住人才、留住员工,推出抽奖送车来留人才的策略。

    小编简评:提高薪水水平以及附加优厚的福利,是企业“挽救”人才最快捷的方式。但是,引进人才的后续工作,如怎样引导人才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作用等,是每个企业应该深思的问题。

    政府、协会牵线搭桥

    2009年12月,浙江临安市提出了在太阳镇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采用“政府—企业”双方合作的方式,给予见习生生活补助以及企业补贴,以减轻企业负担,提前让高校毕业生参加相关技术培训,为企业寻求人才、留住人才建立更广阔的平台。

    小编简评:政府牵线搭桥,实现人才有效植入,在为企业节省开支的同时,也为企业留住了人才。该方法相比提高薪水待遇,见效慢,但可大量减少人才后期融入的问题,值得借鉴与学习。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自2004年起,慈溪市五金企业在政府的带领下,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先后与550余所重点职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涉及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具设计等多个五金专业。目前,慈溪市已初步搭建275万技能人才开发引进潜力的人才储备库,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慈溪市已引进各类技能人才2.7万余人。

    在中山,随着中山市工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越来越明显,怎么在缓解当前民营企业存在的“技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中搭建一座桥梁,业内人士分析说,校企合作将有效破解中高级技工短缺的难题。

    小编简评:与学校对接,企业“预定”专业人才,既培养了市场需求人才,又解决了人才后期融入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校企合作在经历初创时的“蜜月期”后,后期逐渐遭遇的一些障碍,亟待突破。

    专场招聘

    2010年3月13日,作为德国博世集团在全球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和研发基地,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推出专场招聘会,共设置了高级管理类、生产类、物流类、研发类和职能类共5大类岗位,以大量吸纳机械类人才。

    2010年7月6日上午,一场旨在实现制造业企业与专业人才有效对接的“制造业专场招聘会”,在慈溪举行,100余家制造业企业捧出2500个职位前来网罗人才。

    小编简评:专场招聘实现专业人才的聚拢,利于企业集中选拔人才。但是,此种方式仅限于单向传播,除非企业颇具名企,否则,企业和人才的互动还待进一步加强。

    除此之外,另外还有一些国际知名五金企业,积极介入中国五金人才市场,期待发掘“金子”。如铁姆肯轴承在河南科技大学设立“铁姆肯奖学金”,奖励专门的机械方面人才;诺霸企业则派出英国总部专家,到上海为中国本土人才开堂讲学。

    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五金企业在招揽人才的同时,应懂得齐头并进,多种方法共同使用,在赢取人才的同时,成功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1-1133/TG |国内发行代码:52-94 |国际标准出版物号:1001-3814 |国际发行代码:SM8143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陕西省兴平市板桥支行  帐户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帐号:2604031909022100458
版权所有©2024热加工工艺》编辑部 陕ICP备10008724号
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