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平台

编辑出版

《热加工工艺》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陕西兴平市44号信箱

  邮编:713102

  电话:029-38316273

  邮箱:rjggy@vip.163.com

在线调查

相关下载

友情链接

您所在位置:首页->行业快讯

中国最早钢企获世博奖章曾被誉东亚第一雄厂
发布时间:2010/3/4 9:28:00


中国最早钢企获世博奖章 曾被誉东亚第一雄厂

张之洞俯瞰汉阳铁厂

中国最早钢企获世博奖章 曾被誉东亚第一雄厂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复制的汉阳铁厂门楼

中国最早钢企获世博奖章 曾被誉东亚第一雄厂

汉阳铁厂铸造的铁炮模型

117年前,在武汉汉阳龟山山麓,一片低洼的水田、湖泊之间,耸起了一座大型钢铁厂“汉阳铁厂”。它比1901年投产的日本的第一家钢铁厂“八幡制铁所”还早建7年!第二年9月,汉阳铁厂正式投产,中国的钢铁大国、工业大国梦想眼看就要实现。

不幸的是,一系列内忧外困很快压垮了当时号称“东亚第一雄厂”的钢铁巨人。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汉阳铁厂沦为日本人控制,逐步走向衰落。

百年后的今天,中国钢产量已居世界第一,汉阳钢厂(前身即汉阳铁厂)在全国钢企中只能算是小兄弟。“但汉阳铁厂的功绩我们不应该忘记。”“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馆长顾必阶能历历数出它的辉煌成就:为清政府修建的京汉铁路提供了几乎全部的钢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京汉铁路与京张铁路等一起获得了世博会最高奖“大奖章”,作为中国工业代表参展的汉阳铁厂的标本与钢铁,也获得“名誉奖章”……

首次钢铁创业夭折

钢铁强国梦是鸦片战争以来关心国运民生的中国人的重要追求,尤其是从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为首的清末洋务派开始,人们不断探索钢铁工业强国之路。

1874年年底至1884年,盛宣怀奉李鸿章密谕赴湖北勘矿。这期间,在英国矿师郭师敦的帮助下,盛宣怀在大冶发现了优质铁矿石,经测定,其含铁量竟高达62%,而且储量大,可供数十年开采。其后,他们又探得荆当煤质很好,适宜炼铁。盛宣怀当即报告李鸿章。

在李鸿章的支持下,盛宣怀成立湖北勘矿局,紧密筹划,要为中国炼出第一炉钢。

可惜事与愿违,由于开采遇到资金难题,加上国内复杂的政治局势,盛宣怀不得不离开湖北勘矿局,受李鸿章委派,转而负责轮、电、路、纺等其他实业。

李鸿章、盛宣怀的第一次钢铁创业半途而废,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努力。而当时清廷少数有远见的地方官员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尝试。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研究认为,贵州巡抚潘霨在贵州青溪县筹办的钢铁工厂,是中国最早的新式炼钢厂。

1886年,署理贵州巡抚潘霨在贵州青溪县筹办新式钢铁工厂。第三年10月,拥有高炉和贝色麻炉的青溪铁厂投产,耗费公帑(政府资金)19.2万两,私人资本10多万两,日出生铁25吨。可是,燃料、原料缺乏,焦炭要从数百里外运来,交通不便;加上资金不足,市场不畅,困难重重,勉强挣扎至第二年9月,不得不停炉。青溪铁厂也随之夭折。

率先出钢的是1891年江南制造局的马丁炉,继之有1893年建成的天津机器局钢厂,规模都很小。而且这两家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都依靠进口。

盛宣怀出山“下快刀”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因督办芦汉铁路(即京汉铁路),调任湖广总督。张之洞锐意进取,在湖北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大力推行“湖北新政”,使湖北迎来一次近代化的崛起。

顾必阶介绍:“张之洞在湖北兴办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实业就是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厂,这也是张之洞一生创办最成功的实业之一。”

1890年初,张之洞在武昌成立湖北铁政局(后改名汉阳铁厂),委派蔡锡勇为总办,厂址选定汉阳龟山山麓,当年11月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

与此同时,根据张之洞的部署,大冶的大型露天铁矿建成,开始大规模开采铁矿,为汉阳铁厂提供原料。1894年6月,汉阳铁厂正式投产,所用焦炭燃料,除少数是大冶本地和安徽马鞍山出产,大多数靠进口或从开平煤矿远道运来。

“新生的汉阳铁厂开局并不顺利。”顾必阶说,“因缺乏经验,张之洞委托人从国外代购的设备大半不适宜炼制大冶铁矿含磷较高的矿砂,生产出的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而燃料的价格也非常高昂。汉阳铁厂的生产陷入困境。”

据史料记载,至1896年11月,汉阳铁厂实际共生产生铁5660吨,熟铁110吨,钢料1400吨,铁拉成钢条板1700吨。但因品质不佳,只卖出生铁1100吨,钢料60吨左右,钢条板340吨。

无奈,张之洞只好请熟悉“洋务”的盛宣怀出山,汉阳铁厂改为官督商办。1896年到任的盛宣怀快刀斩乱麻,首先将不适宜的铁炉淘汰,换成合适的马丁炉炼钢;并责成矿师在铁厂附近的湖北、江西等地勘探更大的煤矿,以寻求更近的燃料供应。1898年,矿师终于在江西萍乡安源探得大型优质煤矿,汉阳铁厂改由萍乡采煤炼焦。

1908年,盛宣怀再出招,他申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到辛亥革命前夕,汉冶萍公司员工7000多人,年产钢近7万吨、铁矿50万吨、煤60万吨,占清政府全年钢产量90%以上。

早期铁轨“汉阳制造”

汉冶萍公司是当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大型重工业企业,开创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先河。直到上世纪20年代,它是中国惟一的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曾被誉为“东亚第一雄厂”。

汉冶萍公司成立后,当时的英国驻武汉领事称其为“中华二十世纪雄厂”。1909年,上海《时报》译《泰晤士报》的文章称:“(汉阳铁厂)生铁一日之间已制成钢,制成钢后又成种种钢货。中国现在诚如日本,为钢铁世界之大竞争家……思之殊无法足阻中国渐进为钢铁大国耳。”

从1908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汉冶萍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史料记载,第一个使用汉阳铁厂钢轨的铁路是芦汉铁路(即京汉铁路)。这条铁路从1895年开始筹建,1906年建成。

当时任铁路督办大臣的盛宣怀就曾颇为自豪地宣称:“现在铁厂出铁,芦汉铁路用的钢轨均系自己所炼,与外国一样好。”其后,汉阳铁厂生产的钢轨也用到其他铁路上,而另一家铁路监造商沪宁公司也对汉阳铁厂的钢轨赞誉有加。

直到1922年,汉冶萍公司仍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但事实上,由于汉冶萍公司前后多次向日商借款,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偿还,日商的借款后来都变成了投资。大约从1911年开始,汉冶萍公司就逐渐沦为日商控制。1915年,日本迫使袁世凯签下卖国的“二十一条”,更加剧了日本人对汉冶萍公司的侵占。

1938年,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才由国民政府接收,新中国成立后才恢复生产。

世博历史之谜

“东亚第一雄厂”

怎么会沦落为借债度日?

汉冶萍公司由最初的“东亚第一雄厂”,最后陷入靠借债度日、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学者袁伟时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吸收国外的教训,政府不应直接投资和指挥建设乃至经营这一类理应由商人办理的企业。而更多的研究者强调,国家的贫弱与动荡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列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侵占与压制,也是重要因素。

从1908年到辛亥革命前夕,汉冶萍公司借外债12次,其中借日本人的有6笔。到1911年,该公司总计用银3200万两,除1000万两本金外,其余2200万两都是贷款,日商占大多数,日商的借款后来都变成了投资。

日本商人还在借款合同上设立了很苛刻的条件:借款以厂矿财产和铁砂为担保;期限为30年;铁砂除汉阳铁厂自用外,应尽先售与日本人;铁砂售价由双方议定,不受国际市场影响;日本八幡制铁所可以预购。日商从1908年到1915年每年从大冶铁矿运走铁砂6万至7万吨,使汉冶萍公司在1911年实际上已经受制于日商。

由于汉冶萍公司与日商联系密切,尽管中国人民强烈要求废除“二十一条”,但是该公司并未摆脱日商控制。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该公司又向日商借债17次,受日商控制更紧。1945年前的国民政府时期,该公司完全落入日商之手。

【世博会荣誉榜 】·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由张之洞在武汉汉阳主持兴建,1893年建成,1894年投产,为中国最早的大型新式钢铁企业之一。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作为中国工业代表参展的汉阳铁厂的标本与钢铁,获得“名誉奖章”。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1-1133/TG |国内发行代码:52-94 |国际标准出版物号:1001-3814 |国际发行代码:SM8143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陕西省兴平市板桥支行  帐户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帐号:2604031909022100458
版权所有©2024热加工工艺》编辑部 陕ICP备10008724号
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