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平台

编辑出版

《热加工工艺》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陕西兴平市44号信箱

  邮编:713102

  电话:029-38316273

  邮箱:rjggy@vip.163.com

在线调查

相关下载

友情链接

您所在位置:首页->行业快讯

东莞拟五年投50亿打造文化名城
发布时间:2010/8/12 9:03:00


  昨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在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本报记者 陈帆 实习生 李达江摄

  刘志庚提出文化名城建设“八个一”

  1.创新一个理念。树立文化是魂、文化是根的理念。

  2.做好一个规划。把建设文化名城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

  3.弘扬一种精神。即“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精神,从国内外新移民文化中吸收对东莞有利的文化元素,建立自己的文化特色。

  4.造就一批名人。借助广州、深圳的优势,吸引人才,打造东莞的文化大师。

  5.打造一批精品。打造能够反映东莞现象的文化精品,让外国人了解东莞,使东莞形象有所提升。

  6.建设一批载体。载体建设终极结果,就是要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文化名城的成果。

  7.发展一批产业。充分发挥政府、民间力量,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印刷复制、网络通讯、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一批优秀文化产业和龙头文化产业。

  8.促进一个融合。即文化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新兴产业培育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提升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东莞市召开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座谈会。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提出“八个一”,为建设文化名城提供了一个思考坐标。在“八个一”中,刘志庚提出将建设文化名城的规划与东莞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

  刘志庚还表示,东莞预备连续五年每年拿出至少10亿元用以打造文化名城。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道平主持会议。副市长严小康出席会议。

  东莞拟重金打造文化名城

  “东莞是一个富有文化的地方,不但有千年的农耕文化,又有现代的制造业文化;不但有本土岭南文化,还有新莞人创造的移民文化。”对东莞的文化资源,刘志庚如数家珍。

  怎样利用东莞现有资源,建设文化名城?对此,刘志庚提出了“八个一”:创新一个理念、做好一个规划、弘扬一种精神、造就一批名人、打造一批精品、建设一批载体、发展一批产业、促进一个融合。

  刘志庚说,要把建设文化名城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把建设文化名城当做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在提及发展一批产业的时候,刘志庚说,市里还没有正式讨论出来一个结果,但是接下来从政府的角度将会连续五年,每年至少拿出10亿元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首先要考虑发展公共文化建设,这是由新莞人多的特点决定的。

  另外,刘志庚强调,要促使东莞的发展动力从土地、资源等要素驱动,更多地转向文化驱动、创意驱动、科技驱动。

 书记答疑

  东莞文化名城“名”在四方面

  文化新城如何转变为文化名城?文化名城建设包含什么?怎样在“名”字上下功夫?

  刘志庚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东莞现状文化仍是短板

  问题:文化新城到文化名城到底如何转变?

  刘志庚:20世纪初的时候,东莞提出建设文化新城,过去东莞经济发展快,文化建设相对落后,经过将近10年的建设,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相协调,但是目前还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文化是东莞的短板。

  未来十年,我们要建设文化名城。不是在“新”而是在“名”字上做文章。对于“名”,我们要将东莞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影响的城市。

  问题:文化名城建设包含什么?

  刘志庚:文化建设包括整个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社科理论、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对外交流,广义地说,体育、科技、教育都是文化范畴。近日来我们对城市品牌的讨论只是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在讨论整个文化。

  四方面建设文化名城

  问题:怎样在“名”字上下功夫?

  刘志庚:根据市委宣传部的调研,打造文化名城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第一,可以考虑打造公共文化名城。第二,可以考虑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第三,可以考虑打造现代文化产业名城,这其中包含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饮食文化等。第四,可以考虑打造岭南文化精品名城。

一家之言

  打造东莞网上文化名城

  座谈会除了邀请13位相关部门领导之外,还邀请了3位企业代表,3位知名人士代表,1位镇街代表,以及2位网民代表。他们分别结合自己领域内的特点,对如何建设东莞文化名城畅所欲言。

  将东莞历代

  历史书目集结起来

  杨宝霖 文史学家

  建设东莞文化名城,这座名城是东莞的,文化是本土的,东莞的本土文化重要的一方面是东莞的历代著作。不广泛阅读东莞的历代著作,而谈东莞文化,很容易片面。

  比如,东莞历代著作中,诗集最多,今天存世的前人诗词,起码有三万多首。读这么多的前人诗作,很容易知道有一根红线:爱国。

  清理一下东莞历代著作的家底:清朝探花、史馆总篆陈伯陶主编的《东莞县志》其《艺文略》载有莞人著作书目:经部83种398卷,史部162种860卷,子部107种441卷,集部537种1144卷。共889种2843卷。另外,从现存的书目来看,整理过东莞万代著作的单位有8个,这8个单位中出过研究东莞传统文化的书的,却只有3个:东莞市政协、莞水丛书编辑组、莞城图书馆。

  以上可以看出,整理研究东莞历代著作是分散的,是凭兴趣的,是凭自觉负担起莞人的责任的。如果市政府把它们集结起来则更见效果。

  有气度地养一批文化闲人

  田根胜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

  东莞要打造文化名城,更要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但历史文化名城有两种,一种类似北京、西安的,有自己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物;还有一种是迅速崛起的城市,好比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东莞得找到要挖掘的历史名城的要素。

  东莞打造文化名城,建设文化产业,但这要考虑一个角色问题。政府要考虑好在文化产业中的角色定位。

  另外,建议东莞有气度地养一批文化闲人。他们能时不时地出现为东莞献计献策,吸引来更多的文化人才。

  城市规划设计要配合城市定位

  黄建平 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

  东莞建设文化名城要打造一个名牌,也就是一张名片。在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上都要最大限度地配合城市定位。

  比如说,美国底特律的篮球队,被誉为“蓝领队”。这正是根据底特律的制造产业而命名的。这支队伍也相对具有底特律人勤勤恳恳的精神,利用后卫防守,夺取胜利。

  将网络文化纳入视野

  李培军 网民

  东莞经过十年建设文化新城,硬件设施已经完备,但软件急需配套。建议设立民间作家专项资金,鼓励民间作家创作,形成有东莞特色的文化圈。

  另外,将网络文化也纳入视野,发展网络作家、网络文学,打造东莞网上文化名城。

  还建议增加本土文化教材,增加本土文化课程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1-1133/TG |国内发行代码:52-94 |国际标准出版物号:1001-3814 |国际发行代码:SM8143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陕西省兴平市板桥支行  帐户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帐号:2604031909022100458
版权所有©2024热加工工艺》编辑部 陕ICP备10008724号
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