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平台

编辑出版

《热加工工艺》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陕西兴平市44号信箱

  邮编:713102

  电话:029-38316273

  邮箱:rjggy@vip.163.com

在线调查

相关下载

友情链接

您所在位置:首页->行业快讯

钢铁业重组最高潮来临谁能笑到最后
发布时间:2010/8/13 8:41:00


中国钢铁业重组的最高潮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来临。

  在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中国钢铁业界看来,现在是提升规模、圈占地盘的最好时期。而对于这些钢铁企业的管理者们来说,没有什么比年报上产能数字的增加更具有表现力。

  宝钢、鞍钢和武钢等钢铁巨头日前纷纷公布了今后5年的产能目标。一场大战悄然开始。

  但是,面对各自的问题,对于产能第一宝座的争夺,谁能笑到最后?

 

  目前,包括宝钢、鞍钢和武钢这三家钢铁巨头都已经公布了下一个5年计划的目标:至少6000万吨。去年刚获得中国产能排名第一称号的河北钢铁(3.96,-0.08,-1.98%)虽未发布消息,但业界认为它的胃口恐怕只会大不会小。

  “第一”轮流坐庄

  “我们的‘十二五’规划正在制定中,所以产能目标也没有确定,至于规划什么时候出台没有时间表。”河北钢铁集团(简称“河北钢铁”)外宣部门负责人王维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不过王维刚也自豪地表示:“集团去年产量4024万吨全国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产量2368万吨仍然是全国第一。”在2009年全球钢铁公司粗钢产量排名中,中国钢铁企业在前十强占据了5席,其中河北钢铁更是以4024万吨的产量排在全球第二位。

  此前,宝钢已经连续坐在第一的位置上超过十年,直到金融危机的到来和河北钢铁的崛起。现在看来,河北钢铁全国产能第一的称号至少在今年还能保持下去,不过明年是否能守住就充满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最近正在火热进行的鞍钢重组大戏。

  8月5日,鞍钢与攀钢重组整合推进大会在鞍钢举行,这次会议标志着鞍攀实质性重组整合工作全面启动。就在两天前的8月3日,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向外界透露,鞍钢和本钢的重组进程有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取得重大突破。

  如一切顺利,今年年底鞍钢的产能表上将实质性增加攀钢和本钢的数字。目前,鞍钢集团本部产能在2500万吨左右,攀钢集团产能在1000万吨左右,再加上刚刚和北台钢铁合并的新本钢集团2000万吨左右产能,鞍钢集团的最终产能将达到5500万吨,大幅超过河北钢铁,从而拿下产能全国第一的名号。

  与此同时,宝钢也提出了在2012年产能达到5000万吨的目标。宝钢经济管理研究院研究员丁志强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从2005年以来,中国钢铁业进入兼并重组的快速发展时期,国外的行业整合刺激了国内市场,钢企的规模迅速扩大,在经历了此前的1000万吨、2000万吨和3000万吨竞争阶段后,国内钢铁行业可以说马上就要进入5000万吨竞争时代。

  数据显示,去年进入世界钢铁前十强的中国五家企业分别是,河北钢铁(4024万吨)宝钢(3890万吨)武钢(3030万吨)沙钢(2639万吨)和山东钢铁(2638万吨)。民营企业沙钢和省内产能薄弱的山东钢铁很难形成竞争,可以说,未来中国产能第一的位置将从产能超过3000万吨的上述三家钢企和鞍钢之间产生。

  而宝钢和武钢由于受湛江项目和防城港项目的停滞不前影响,短期内很难有提升千万吨产能的空间。河北省冶金工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则认为,短期内也就是说国内钢铁行业整合速度快的话,产能第一的名号将在鞍钢和河北钢铁之间产生。

  6000万吨门槛

  在业界看来,未来两三年之内钢铁业重组进程会显著加快。鞍钢董事长张晓刚曾表示,未来三年钢铁业将基本重组完毕。而专家丁志强表示,从大环境上看,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经济也将进入调整期,钢铁业产能过剩的弊病进一步显露,加上国内节能环保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势必都会引发钢铁行业的深度调整。

  另一方面,去年国内最大的河北钢铁、宝钢、武钢、鞍本、沙钢等五大集团合计产钢1.65亿吨,仅占同期全国钢产量的29%,距离2011年达到45%的目标相去甚远,可以说行业内部还有很大的整合空间。

  中国政府也正在制定政策引导钢铁企业加快重组进程,并有可能催生更大规模的企业。早在2009年3月份发布《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时已经表示,“力争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这等于是给上述三家企业扩充产能的“尚方宝剑”。

  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艳平对时代周报表示,金融危机后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不再批准新的钢铁建设项目,这种局面下钢铁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只有走兼并重组这条路。正在制定中的钢铁业兼并重组条例可望为国内行业整合提供更多的支持。

  虽然各家不会明说,但是通过兼并重组可以带来产能数字的急剧增加,并随后可能在贷款和税收等经济利益上获得外界另眼看待,甚至是个人政治前途的提升,这都使得以国有钢铁企业为主的管理者们对产能目标充满向往,于是就有了在产能目标和规划上的暗战与竞争。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河北钢铁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河北省冶金工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对时代周报确切地表示,河北钢铁的“十二五”规划虽然还在制定中,但是产能目标估计会设定在6000万吨甚至7000万吨以上。

  如果河北钢铁真能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这个目标,那么到2015年可以确定中国产能第一的宝座最终还是会回到河北钢铁手中。

  就在今年6月份,鞍钢和宝钢相继公布了自己的“十二五”规划,加上武钢方面已经在3月份公布的规划,三家不约而同地都提出了规划产能6000万吨以上的目标。宝钢称“到2015年形成‘6600+α’万吨的产能规模”;鞍钢称“产能达到每年6000万吨,年产钢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五位”;武钢则称“产能规模达到6000万吨,跻身世界前六位、国内前三位”。

  各家均存变数

  在这三家里面,武钢则是谨慎地围绕自己已启动的新建项目进行规划,防城港100万吨产能和巴西钢厂500万吨产能都在建设阶段。武钢宣传部外宣办主任白方对时代周报表示,“十二五”规划还有一些细节在修订,未来还要报批,所以规划产能目标还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如果说武钢将来就没有通过兼并重组扩张产能的意愿也并不合适。

  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按照武钢设定的发展方向将重点推进“中西南战略”,但是现在这一区域已经没有合适的并购目标,所以说未来武钢要是还想扩大产能只能把触角重新伸向中东部地区,相比之下它的竞争力就比较偏弱,不太有希望争夺第一的座次。

  规划目标中,鞍钢是把近在眼前的产能整合后就接近完成规划目标,这是在国务院批准它和攀钢的重组方案之后才出台的,所以说实现起来也比较有把握,但是其中变量同样存在。

  鞍钢外宣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否认了最近有关年底之前鞍钢和本钢实质性合并的说法,并称“此前已经流传过多次但都没能实现,所以不要太认真”。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鞍钢人士之所以有些消极,也跟本钢最近的动作有关系。

  今年6月8日,本钢宣布与省内北台钢铁进行合并,根据时代周报得到的消息,两家的销售部门已经完成合并,采购方面也正在推进,而对于北台钢铁身上背负的巨额债务是否本钢也一并吸收?本钢董秘张吉臣表示,目前重组刚刚开始,相关问题还没有最后定论,至于北台资产是否注入上市公司更是未知数。

  业界普遍认为,本钢和北台合并将增加鞍钢重组的难度。首先央企重组地方国企本来就因为税收问题困难重重,再次本钢规模的扩大势必增加它的谈判筹码。而通过辽宁省主导本钢和北台合并,似乎也在为成立省内钢铁集团留后路,到时恐怕鞍钢就更难插手了。

  在规划产能目标中,宝钢设定了一个特殊的“α”,对此,宝钢公共关系部负责人张伟表示,这个变量主要就是按照中国经济形势和钢铁行业发展态势决定的,包括宝钢自身的生产能力提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徐乐江刚刚上任宝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时,曾提出力争2012年形成8000万吨的产能规模。而最新的“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却保守地下调了1400万吨,对此徐乐江对外的解释是,经历金融危机后,“更冷静,更谨慎了”。

  宝钢的变量也可能使得河北钢铁未来的规划出现变数。宋继军认为,凭借河北钢铁面临的形势,完全可以提出更高的目标,“河北省内钢铁产量去年已经达到1.3亿吨,今年将是1.5亿吨,这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河北市场完全有空间给河北钢铁一半的产能。”

  此前,河北钢铁董事长王义芳已经表示,下一步河北钢铁并购的主要目标是省内的民营钢铁企业。宋继军对此表示,河北省内超过100万吨产能的钢铁企业就有四十来家,数量众多,而且作为民营企业来说,市场和产品都不占优势,未来的竞争形势非常不利,在政府的鼓励推动下很适合被河北钢铁兼并。

  

  作为最有可能坐上产能第一宝座的两大企业,河北钢铁和宝钢实际上也代表了两种扩张模式的竞争。以政府主导的区域内重组模式短期内造就了河北钢铁的崛起,而以宝钢为代表的跨地区重组模式却在政府主导模式的阻隔下连连失守阵地,以至于引发了钢铁业界对于两种模式孰优孰劣的争论。

  最近两三年,宝钢已经先后失去了重组马钢和邯钢的机会,即便是与包钢的重组已经写进产业振兴规划,却依然难以推进。兰格钢铁分析师张琳对记者表示,中国钢铁企业进行跨地区并购除非是央企对央企,就像鞍钢和攀钢重组,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阻力,而像宝钢那样,就会遭遇地方的区域性障碍和体制性障碍,困难重重。

  钢铁专家许中波表示,单纯的政府拉郎配式重组根本不能提倡,应该鼓励像宝钢、首钢那样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重组的模式,应该让水平高的企业通过自由选择去重组水平低的企业,这样才能避免没有实际意义的规模化弊端。

  宝钢经济管理研究院研究员丁志强则认为,中国市场环境和条件的复杂性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单纯的市场化整合可能并不能取得完全效果,现阶段不能否认政府的推动在钢铁业重组过程的积极作用。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市场手段完成重组。

  伴随着钢铁业重组模式的争议,在规模和效率之间,业内的看法比较统一。分析师胡艳平表示,单纯的产能增加没有意义,要看钢企的赢利水平和竞争力。张琳建议中国钢铁业现在应该考虑不要数量型钢企,而是把产品竞争力搞上去。

  许中波表示,其实宝钢之所以把产能目标下调,也是在经历金融危机后认清了单纯规模扩大并不合适。目前国际上钢企3000万吨产能已经是很合理的体量,只有安塞乐米塔尔一个怪胎,它的产能达到了1.3亿吨,但是这家企业的赢利能力并不高。许中波还举例指出,武钢重组是把规模搞大了,但是效益没有体现出来,现在反而有身受其累的趋势,近两年武钢创造利润的能力已经不如从前。

  根据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日前提供的一组数字,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为6.07%,宝钢为11.55%,最低的反而是河北钢铁集团,只有2.77%。吴溪淳感叹道:“中国要是有十个宝钢这样的企业,即有3亿多吨钢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就可以称得上钢铁强国了。”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1-1133/TG |国内发行代码:52-94 |国际标准出版物号:1001-3814 |国际发行代码:SM8143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陕西省兴平市板桥支行  帐户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帐号:2604031909022100458
版权所有©2024热加工工艺》编辑部 陕ICP备10008724号
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