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平台

编辑出版

《热加工工艺》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陕西兴平市44号信箱

  邮编:713102

  电话:029-38316273

  邮箱:rjggy@vip.163.com

在线调查

相关下载

友情链接

您所在位置:首页->行业快讯

为中国制造“改头换面”
发布时间:2010/8/17 8:47:00


为中国制造“改头换面”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也遍布世界,但我们仍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制造”在国外却一直给人廉价低端的印象。根据调查显示,国外80%的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印象最深的两项除了低廉的价格以外就是低端粗糙的形象。这些数据让我们在为“中国制造”遍布世界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让人感到了一丝担忧,难道“中国制造”只能是一个廉价低端的形象吗?走进昆山金利表面材料应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利科技),我们找到了答案。

 

  中国制造也可以时尚

  来到金利科技,除了看到整齐干净的厂房外,还有就是陈列室中应用在3C、家电、汽车等各个行业的外观件产品,独特新颖的外形和材质让人耳目一新。仅以手机为例,在外观件的制造材质上,不仅可以看到最常见的塑料、金属,还能看到皮质、木质等新型材料,众多创新型材料的应用,让人颇感新鲜。“这些外观精致、时尚,材质多样的外观件,是得益于一种叫作IMD技术的成功研发和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疑惑,金利科技的工程师解释道,“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多彩、纹理、色彩图案立体感等效果,还可长期保持颜色的鲜明,所以IMD技术的应用也被誉为掀起了一场‘塑胶革命’。”

  “金利科技对IMD技术的掌握在业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还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像05年我们协助一世界知名手机生产商推出了其首款整体外壳运用IML 工艺的手机;08 年,公司在业内率先成功研发了冷光IML 产品等,都是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成果。”金利科技领导人向记者介绍到。据了解,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外观件目前主要是供应给世界500强企业,全球很多著名电子生产商,穿的都是金利科技生产的“衣服”。这些精美时尚的外观件不仅为那些著名品牌带来装饰、构造和标识的作用,还为它们传递产品品牌形象、实现企业形象战略。

  很多国外名牌电子产品的时尚外观件其实都是来自“中国制造”,是“中国制造”为他们打造了精美时尚的“外衣”。既然“中国制造”能为国外品牌产品打造高端时尚的外观形象,为什么我们不应用在自己的产品上呢?

  对于这个疑问,金利科技领导人解释说这是产能瓶颈所致,不过他也提到为解决这一瓶颈,金利科技将要实施的规划:“金利科技将在近期扩大产能。随着年产360万件10寸注塑件、300万件15寸注塑件、60万件18寸注塑件、3200 万件铭板外观件项目的投产,公司的生产规模将上一个台阶.届时,金利科技争取也能为中国本土企业打造高端时尚的外观形象,为‘中国制造’的改头换面做一点贡献。”

  中国制造的改头换面从形象开始

  现在全国上下都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对于“中国制造”,同样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有专家就表示:“‘中国制造’也需转型升级,彻底告别廉价低端的形象,不过关键在于我们要知道如何转型升级才能树立起我们的新形象。”在这一方面,韩国企业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三星和LG两大品牌最初就是凭借精致时尚的外观形象赢得众多消费者青睐的。他们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消费者的生活态度、时尚追求等,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外观设计,在造型、色彩、材质、功能搭配和装饰物等的选择上竭力突出其时尚化特征,然后又把社会上的流行趋势和时尚特征等转化成设计元素,体现在手机的外观设计上,最终依靠精美时尚的外观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上脱颖而出,跻身世界名牌之列,由此可见产品外观形象在企业品牌的树立过程中起着多大的作用。同样,中国制造要改头换面,首先也应该拥有一个高端良好的形象。

  2009年底,我国政府也曾为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推出了一系列全球广告,倡导世界合作的号召也为“中国制造”的形象增色不少。让我们欣喜的是,随着金利科技的产能升级,届时,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用上同世界500强相媲美的外观件产品,而作为“中国制造的美容师”,金利科技也将促进中国制造形象升级,为中国制造的“改头换面”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1-1133/TG |国内发行代码:52-94 |国际标准出版物号:1001-3814 |国际发行代码:SM8143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陕西省兴平市板桥支行  帐户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帐号:2604031909022100458
版权所有©2024热加工工艺》编辑部 陕ICP备10008724号
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